集贤院

集贤院
(集贤院, 集賢院) 官署名。 唐开元五年(717), 于乾元殿写经、 史、 子、 史、 集四部书, 置乾元院使。 次年, 改名丽正修书院。 十三年, 改名集贤殿书院, 通称集贤院。 置集贤学士、 直学士、 侍读学士、 修撰官等官, 以宰相一人为学士知院等, 常侍一人为副知院事, 掌刊缉校理经籍。 宋沿置, 为三馆之一置大学士一人, 以宰相充任; 学士以给、 舍、 卿、 监以上充任; 直学士不常置, 修撰官以朝官充任, 直院、 校理以京官以上充任, 皆无常员。 金贞祐五年(1217)置集贤院, 有知院、 同知院等官。 元集贤院掌提调学校、 征求隐逸、 召集知名之士, 并总管道教、 阴阳、 祭祀、 占卜等事。 元初, 集贤院与翰林兼国史院同一官署, 至元二十二年(1285)分立两院, 置大学士、 学士、 侍读学士、 侍讲学士、 直学士等官, 所属有国子监、 兴文署。 明废。
* * *
(集賢院, 集贤院) 官署名。 唐開元五年(717), 於乾元殿寫經、 史、 子、 史、 集四部書, 置乾元院使。 次年, 改名麗正修書院。 十三年, 改名集賢殿書院, 通稱集賢院。 置集賢學士、 直學士、 侍讀學士、 修撰官等官, 以宰相一人為學士知院等, 常侍一人為副知院事, 掌刊緝校理經籍。 宋沿置, 為三館之一置大學士一人, 以宰相充任; 學士以給、 舍、 卿、 監以上充任; 直學士不常置, 修撰官以朝官充任, 直院、 校理以京官以上充任, 皆無常員。 金貞祐五年(1217)置集賢院, 有知院、 同知院等官。 元集賢院掌提調學校、 徵求隱逸、 召集知名之士, 並總管道教、 陰陽、 祭祀、 占卜等事。 元初, 集賢院與翰林兼國史院同一官署, 至元二十二年(1285)分立兩院, 置大學士、 學士、 侍讀學士、 侍講學士、 直學士等官, 所屬有國子監、 興文署。 明廢。

Chinese Collegiat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eaucratic ranks (Simp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)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сделать НИР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